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

《銀座 沒事 坐》 海報











到銀座沒事坐 交通方式

目標:高雄銀座(國際商場)&周邊–鹽埕區五福四路260  (地圖 http://tinyurl.com/yzbzvob )

高雄捷運如何到銀座?


橘線鹽埕埔站 4號出口→  右轉經過華南銀行沿五福四路步行→沿途經過彩券行、漢王洲際大飯店→過馬路看到轉角上的火雞肉飯→往前走兩三家,就到了鹽埕銀座---五福四路260巷,巷口有家開到傍晚的小麵攤。請右彎入內詢問路人,尋找導覽地圖開始體驗銀座。



google map: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



《銀座沒事坐》開放時間與展場情況

開放時間:
2009.12.25~2010.1.10
銀座周邊展場 - 開放空間/ 24h
住屋/ 視居民作息情況
室內展場 - 週五~週一 13:00~20:00
週二~週四 - 採預約制。


說明:
室內主展場:鹽埕區五福四路260巷12號
其他室內展場:散於各戶住家的電視、牆上
室外作品:於五福四路260巷公共空。

請大家進入居民家中觀賞作品時要有禮貌喔




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

【導覽預約方式】

導覽可預約時間2009.12.25~2010.1.10 每天 10:00-20:00。
對象: 任何人,一人也 ok

預約方式:
1. 預定參觀日之一天前, 填妥下附資料,以 E-mail 來信預約 ginza1937@gmail.com
2. 本展在收件後24h 內將回覆
3. 為了參觀及導覽品質,當日同ㄧ時段不接受 50人以上團體預約
4. 無法於預約時間到達者,請事先以電話告知(回信中內附)

報名 Email信箱:ginza1937@gmail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預約日期:
到達時間:
預計離開時間:
團體名(團體年齡層):
人數:
聯絡人姓名:
聯絡人電話:
聯絡人E-mail:

敬請傳至報名 Email信箱:ginza1937@gmail.com








台灣時報報導

高雄市鹽埕區「銀座‧沒事‧坐」社群藝術展演開幕活動

2009/12/26 0:10:00 (30 ) 台灣時報 南部新聞 
〔記者林汶霖高雄報導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昨天下午在鹽埕區國際商場(舊稱銀座)舉辦「銀座沒事坐」社群藝術展演開幕活動。由高師大跨 領域藝術研究所師生數月來在國際商場進行與鹽埕社區民眾互動,透過訪談社區居民、史料文獻收集、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合作,貼近銀座周邊居民生活後,以動、靜 態藝術展演方式邀請高雄市民帶著回憶與故事,共同走進鹽埕埔回味體驗五、六年代高雄市最繁榮的「銀座」商圈。
此次展演活動共有動、靜態作品二十件,在高雄銀座(國際商場)與周邊-鹽埕區五福四路二百六十巷與周邊展覽至明年一月十日。居民與藝術家們共同安排許多見 證歷史的展覽與行動,從為銀座重新揭幕開始,居民也循古禮迎娶美嬌娘(因為當年在銀座辦嫁妝是很重要營業項目),並且邀請大家一起搓圓仔、慶團圓。還開辦 有銀座導覽、故事收集、舊物交換、廣播節目等活動,一起為銀座創造明日的記憶。
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盧明德表示,高雄銀座,這個曾經風華絕代,也是日本商人、美國大兵、異國水手至今念念不忘遠東記憶的燦爛街廓。繁華和財富烙印銀座的 雍容空間和豐沛記憶,現今雖鉛華洗盡、院落冷清,但鐫留在門廊迴巷的歷史聲紋,羽化為藝術家和騷人墨客的創作活泉,這可能是銀座再起的重要能量,也可能試 驗另類都市更新:不剷除記憶空間、花最小成本、以最美型式,再創商圈。同時也是跨領域藝術的一個實驗。
「銀座沒事坐」社群藝術展演活動進行一連串與民眾互動的藝術行動。首先是為銀座豎立新招牌重新出發的「挽面」剪綵儀式,邀請在地鹽埕區長、里長、鄰 長、居民與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、藝術學院院長、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長共同為象徵「招財」與「門面」的國際商場新招牌揭牌剪綵。

接著進行代表將藝術與社區居民生活結合的「推作堆」新舊人回娘家演出,由學生與社區青年一起表演;「呼乾啦」奉茶互動展演、為未來祈願的「點燈」以及邀請 民眾一起搓湯圓吃湯圓的辦桌「Sir圓仔」。主辦單位也邀請銀座居民與民眾裝扮再現五十年代的服裝造型,並且提供民眾搭乘三輪車遊銀座,讓高雄市民回味與 體驗銀座豐富的人文風采。
該計畫主持人高師大跨藝所教授吳瑪俐指出,銀座本身就是高雄一座活生生的歷史及生活的博物館。這裡有許多第一與唯一,是高雄的第一座商場,士裝社的林家壽是高雄市第一屆的模範父親,林知鴻是歌唱冠軍等。如今,人潮不再湧進銀座商圈,許多高雄人已忘記這個地方的名字,經營數十年的商店也鮮有客人光臨。因此, 期待透過藝術行動-「銀座沒事坐」,讓沈寂已久的商圈再次注入新生命,也希望打造銀座成為高雄的一座戶外生活博物館。






中國時報報導


鹽埕國際商場 煥然「藝」新
  • 2009-12-26 中國時報
  • 【李翰/高雄報導】
     曾風華絕代、繁華一時,舊稱「銀座」但已沒落甚久的鹽埕區國際商場,廿五日的一場「銀座.沒事.坐」社群藝術展演活動的揭幕,讓老市民帶著回憶與故事再度走進鹽埕埔,回味體驗五、六○年代高雄市最繁榮的「銀座商圈」。

     為了此藝術展演活動,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花了數月時間,與鹽埕區、國際商場居民進行互動,並透過訪談社區居民、史料文獻收集及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合作,在貼近「銀座」周邊居民生活後,以動靜態藝術展演方式邀請市民共同參與社區更新活動。


     此次展演活動共有動、靜態作品廿件,展覽至明年一月十日。居民與藝術家共同安排許多見證歷史的展覽與行動,如早年到「銀座」辦嫁妝,曾是 「國際商場」的重要營業項目,因此,將有一場循古禮迎娶美嬌娘的婚禮,邀請市民來搓圓仔、慶團圓,並有銀座導覽、故事收集、舊物交換、廣播節目等活動,一 起為「銀座」創造明日記憶。


     高師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長盧明德說,高雄「銀座」曾經風華絕代,也是日本商人、美國大兵、異國水手至今念念不忘遠東記憶的燦爛街廓。今 日雖鉛華洗盡,但鐫留在門廊迴巷的歷史聲紋,羽化為藝術家和騷人墨客的創作活泉,這可能是銀座再起的重要能量,也可能試驗另類都市更新,再創商圈。活動期 間,主辦單位邀請銀座居民與民眾裝扮再現五○年代的服裝造型,並提供民眾搭乘三輪車遊銀座,讓高雄市民回味與體驗銀座豐富的人文風采。


新聞連結:

蘋果日報報導



藝術師生展演 重現鹽埕區風華
20091226日蘋果日報





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師生透過藝術展演,向高雄市民介紹5、60年代最繁華的鹽埕埔「銀座」商圈。張世瑜攝


【魏斌╱高雄報導】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師生,昨午在高市鹽埕區國際商場(銀座商圈)發表最新社群藝術展,帶領民眾重返70多年前最時髦的百貨商 圈,重拾繁榮記憶!高師大跨藝所助理教授吳瑪悧說:「國際商場是高市現存最完整的拱廊街,雖然繁華不再,卻是生活、歷史博物館!」值得慢遊品味。


一探舊店家環境國際商場位於高雄市五福四路260巷,明年1月10日前,每周五、六、日下午1時至晚上8時,跨藝所師生舉辦系列展演活動,民眾有機會進入鮮少開放的商場2樓和3樓,一探豪奢店家的生活環境。 


住戶林知鴻說,41年前,國際商場1棟4層樓店舖可開價150萬元,是店家爭相進駐的黃金地段,但數十年來逐漸沒落,1棟可能已賣不到300萬元。 


吳瑪悧說,國際商場見證港都早年發展,該所師生規劃多項活動,加拿大籍學生馬月亮每週2天進駐商場,開放民眾交換書籍、CD、衣服等生活用品,希望在一度繁華百貨商圈進行反消費試驗,透過分享、體驗滿足。




新聞連結 :
http://tw.nextmedia.com/applenews/article/art_id/32189040/IssueID/20091226












聯合報報導

高師大辦老商圈藝術行動


【聯合報╱記者林秀美/即時報導】2009.12.25 06:25 pm
昔日有「銀座」之稱的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「國際商場」,隨著鹽埕區的沒落,廿多家店面大多拉下鐵門,沒事可做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25日下午舉辦「銀座、沒事、坐」社群藝術展演活動,回味五、六○年代高市最繁榮的商圈。



活動藉由20件動、靜態作品,包括循古禮迎娶美嬌娘、搓圓仔、故事收集、舊物交換及廣播節目等,一起為銀座創造明日的記憶。高師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長盧明德說,高雄銀座曾經風華絕代,也是日本商人、美國大兵、異國水手至今念念不忘的燦爛街廓。


  高師大跨藝所助理教授吳瑪悧說,銀座有許多第一與唯一,是高雄的第一座商場,士裝社的林家壽老先生是高市第一屆模範父親,其子林知鴻先生是歌唱冠軍等。如 今人潮不再,甚至被遺忘,期待透過藝術行動,讓沉寂已久的商圈再次注入新生命,成為高雄的戶外生活博物館。展覽至2010110日。











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

展覽開幕新聞稿

2009.12.22 展訊新聞稿

銀座 沒事 》(Ginza, Moreover) 
2009/12/25~2010/01/10


走進一座高雄的生活博物館



歷史就在你我的身邊,何需進入博物館,才能看見!
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透過藝術與在地對話,邀請民眾帶著回憶與故事,共同走進五、六○年代高雄市最繁榮的「銀座」商圈,交換彼此的記憶,找回昔日的身體經驗與欲望故事,讓已經沉寂的銀座重新找回昔日光彩。

「台灣錢淹腳目」這句台灣俚語見證了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,當時只要敢衝敢做,就不怕沒錢賺;在南台灣的高雄更是如此。位於高雄港不遠的塩埕區銀座商圈(國際商場)賣的都是日本、美國等地的舶來品,也就是走私貨。船員下船後,會把從異地帶來的東西拿到稍具隱密性的國際商場裡頭賣。據說,當時許多知名藝人,包括:林青霞、林鳳嬌、秦漢、秦祥林(二秦二林)、鳳飛飛等藝人,都是銀座商圈的重要貴賓。不論是購買最新的家電或是流行服飾、約會必去的電影院及流星咖啡廳……都是當時全高雄追求時髦的購物聖地,也因此這裡有許多人的青春夢想與足跡。

銀座(國際商場)於1937年(昭和12年)風光揭幕,是日據時代高雄最大且最早的百貨商場。六○年代初期,每逢假日,各地來的人潮湧進:逛百貨、買布、做西服、泡酒吧,選購舶來精品,甚至這裡一度計畫在頂樓建造兒童遊樂場。熱鬧風光的時候,國際商場只能以人潮穿流不息來形容。然而七、八○年代,崛江商場、大溝頂紛紛設立,就在股票下跌兩千點的那一年,銀座店家燈火也開始一盞盞熄滅,變成一條寂寞、漆黑、望斷秋水的街。一家一家鐵門從此關起。

如今,人潮不再湧進銀座商圈,甚至大家也忘記這個地方的名字,經營數十年的商店也鮮有客人光臨。因此,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透過藝術行動-「銀座•沒事•坐」,讓沈寂已久的商圈再次注入新生命,希望打造銀座成為高雄的一座戶外生活博物館。

「銀座•沒事•坐」於本月25日(五)聖誕節傍晚盛大開幕,為迎接鼎沸的時代來臨,居民與藝術家們共同安排許多見證歷史的展覽與行動。從為銀座重新揭幕開始,居民也將循古禮迎娶美嬌娘(來銀座辦嫁妝曾是這裡的重要營業項目),並且邀請大家一起來搓圓仔、慶團圓。12/26(六)及12/27(日)透過銀座導覽、故事收集、舊物交換、廣播節目等活動,一起為銀座創造明日的記憶。

開幕茶會暨記者會
時間:2009/12/25 (五) pm3:00~3:30
地點:高雄銀座--鹽埕區五福四路260巷(國際商場)
開幕活動:2009/12/25 (五) pm3:30~ 5:00 銀座挽面/推做堆、呼乾啦、點燈/ 宴客-Sir圓仔

參展藝術家與作品:
陳姿仰 系列展演:『推做堆』、『呼乾啦』、『點燈』 展演活動、靜態展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靜態:兩口箱子
張馨尹 「Sir圓仔」 藝術行動
林順發 挽臉計畫(國際商場開幕式) 藝術行動、大圖輸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做衫沒衫穿 影像、布料、物件
林煜堯 銀座Open Studio 流星咖啡廳 故事、咖啡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廣播電台 廣播
馬月亮 Noissessop///////possession產財˙財產 藝術行動
張允慧 銀座之歌 海報輸出
王中茜 銀座開開門 彩色輸出、留言布告欄
林佳勳 請你跟我這樣做  膠布
謝慧諭 案發現場 文件、物件
林佩穎 索引˙銀座 數位相框
徐珮馨 地圖說故事 文件展示
鄭惠文 數字款話 數字與文字、卡典西德
楊薌蘅 2020銀座大富翁之平民大亨 彩色輸出、遊戲、遊戲配件
吳瑪悧 拍賣銀座 彩色輸出



銀座 沒事

展覽時間:2009/12/25~2010/01/10

展覽地點:高雄銀座(國際商場)&周邊-鹽埕區五福四路260巷 (地圖http://tinyurl.com/yzbzvob )
開放時間:銀座周邊展場–24H無休。
基地展場–週一、週五、週六、週日13:00~20:00, 其他時間採預約制,歡迎預約導覽。
主辦單位: 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
指導單位: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

計畫主持人:吳瑪悧 (高師大跨藝所助理教授)
新聞及導覽聯絡人:鄭小姐

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

Something IS happening there.....

.
銀座基地


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260巷12號
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
Something IS happening there.....

.

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

銀座沒事做?


[ 銀座沒事做? ]
2009.12.25~2010.01.10
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260巷




To be continue....



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

銀座研究3:空間模式小研究

銀座的空間模式





共有空間
陽台
• 三四樓有類似橋樑的聯絡陽台,一層有兩座小橋樑。
• 因為白天十分忙碌,待晚上店家關起後做情感的交流。

共用樓梯:
•原可通到二樓商店,現已為私用。

招牌形式:
•平板的招牌,掛在一樓與二樓間,大小統一、表面平板的規格樣式。

連續的屋子:
• 整齊的巷道是日治影響下的結果。
• 戶與戶間共用牆面,節省空間增加賣場空間,為了消費者購物舒適,即使部分建築曾經改建,但銀座街仍維持平整的街景。

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

銀座研究2:東京銀座


銀座地名的歷史跟近代日本一樣長。「銀座」中近代日本政權鑄造銀貨、或買賣金條銀子的地方。最早是豐臣秀吉為了統一銀貨,在大阪的堺、京都等地募集了二十工匠在大阪設立「常是座」而開始發展的。其他背景還有戰國時代各地出現的兌換商兼鑄造丁銀(銀幣)
的「銀屋」,這些業者成立了銀座。日本全國各地有許多仿效銀座的地名出現,例如戶越銀座、「○○銀座」或者名稱裡有「銀」。



東京銀座大道(圖左方有鐘的建物是1981年設立的和光百貨)


日本東京銀座

1870年代,在明治維新後不久的新首都東京,日本政府雇請愛爾蘭出身的設計師Thomas James Walters建設了完全西方式的一條街:中間鋪十五米寬的馬路,兩邊則為各六米多的人行道。路旁更蓋了左右各一排的兩層樓磚頭長房子,一樓有連環拱廊,乃日本人從來沒見過的喬治王朝新古典式建築,據說模仿了倫敦

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

銀座研究1:招牌







招牌之緣起

    據了解中國最早的廣告開始於秦朝。卻是單一的廣告形式,所以招牌可說是台灣最早的廣告。

“廣告”一詞來源於拉丁文,意思是“我大喊大叫”。傳說,古羅馬商人爭相做生意,常常僱一些人在街頭鬧市大喊大叫,請大家到商品陳列處去購買商品,人們把這種做法稱之為“廣告”。

   
我國廣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。殷商時期,有個叫格伯的人,把馬售給一個叫棚先的人。這筆交易以銘文的形式記錄在專門為刻銘而鑄造的青銅器上。《周禮》記載,凡做交易都要“告於士”。 到了宋代,我國就已出現了圖記廣告,即商標。

   
上海博物館現藏有一枚宋製針作坊銀牌,上有“請認白免兒為記”字樣,這是較早的有確切文字記載的廣告。


唐代以後,商業日漸繁盛,商店逐漸普遍地懸掛招牌,木刻的、銅鐵鑄造的、粉壁書寫的,各式各樣的招牌相繼應運而生,並且加上店主的姓名或另取雅號,而形成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