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

銀座研究2:東京銀座


銀座地名的歷史跟近代日本一樣長。「銀座」中近代日本政權鑄造銀貨、或買賣金條銀子的地方。最早是豐臣秀吉為了統一銀貨,在大阪的堺、京都等地募集了二十工匠在大阪設立「常是座」而開始發展的。其他背景還有戰國時代各地出現的兌換商兼鑄造丁銀(銀幣)
的「銀屋」,這些業者成立了銀座。日本全國各地有許多仿效銀座的地名出現,例如戶越銀座、「○○銀座」或者名稱裡有「銀」。



東京銀座大道(圖左方有鐘的建物是1981年設立的和光百貨)


日本東京銀座

1870年代,在明治維新後不久的新首都東京,日本政府雇請愛爾蘭出身的設計師Thomas James Walters建設了完全西方式的一條街:中間鋪十五米寬的馬路,兩邊則為各六米多的人行道。路旁更蓋了左右各一排的兩層樓磚頭長房子,一樓有連環拱廊,乃日本人從來沒見過的喬治王朝新古典式建築,據說模仿了倫敦
Regent Street。人們把這條街叫做銀座磚頭街。

磚頭街的南端有全國第一條火車的終點站新橋;從開放港口橫濱坐火車來首都的西方人,下車以後看到的第一條街就是銀座,而且這裡離東京市內的外國人居留地築地也很近。也就是說,銀座猶如國家的陳列窗,政府非得修成國際水準不可。一八七二年,跟鐵路開通同一年發生的大火災把銀座一帶化為灰燼。政府沒錯過好機會,以建設耐火地區為藉口,驅趕原居民而蓋起了磚頭街的。然而,國家的體面和居民感受是兩回事。這裡自從十七世紀初是通往京都的重要街道東海道之一部分;有小飯莊、點心鋪、蕎麥麵館等為旅客服務,也有各行匠人生活著。忽而改建成不符合日本潮濕的氣候與傳統生活方式的洋樓。

1932年~1960年代的銀座

二戰介入日本銀座,日本政府禁止銀座使用霓虹燈、禁止販賣奢侈品,劇場、BAR、酒店等被迫關閉,銀座受到大打擊。1945年1月27日受到二戰後期的空擊,銀座七、八丁目與一部分的六丁目被毀壞。

1945年の銀座通り
戰後銀座的多數商業設施被聯合國軍隊接收作為基地內賣店(post exchange),其他店主則以臨時店面再營業。一等地被華僑王長德買佔的時期。1951年駐日盟軍總司令命令禁設攤販,此時越來越多解除接收的建物,銀座再次繁榮起來。戰後到1960年代在銀座的建設物很多,依當時的建築基準法高度限制31公尺,形成統一的景觀。

東京中央區的銀座過去確實有一些拱廊街,但現今都已拆除,東京銀座已無拱廊街。
原因推測:
1. 二戰時被炸燬
2. 商場土地利用、城市更新等其他因素拆除。



沒有留言: